聊城市“十四五”人社事业发展规划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解读
113715000044281785/2022-4388237
2022-06-24 15:29:00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聊城市“十四五”人社事业发展规划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解读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等工作,深化技能人才培育、引进、评价、激励、使用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搭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平台,大力推动技工教育创新发展,技能人才队伍呈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十三五”末,全市技能人才达35.8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78万人;2020年,全市新增技能人才2.12万人。

(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快速增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全国技术能手13人,山东省技术能手48人,齐鲁首席技师43人,聊城市首席技师211人。

(二)高技能人才载体建设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增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个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所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为技能人才培养搭建了高位平台。

(三)技工教育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我市发挥技工教育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作用,深化技工教育改革,突出特色发展方向,技工教育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技工院校8所,其中技师学院2所。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每年向社会稳定输送数千名技能人才。

(四)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十三五”时期,我市成功举办两届“技行天下——聊城市职业技能大赛”,支持交通、农业、气象、文旅、残联、家协等行业部门定期举办行业性职业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竞赛,竞赛成绩不断提高。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带动全市广大企业职工、技工(职业)院校师生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一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五)高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大力实施“金蓝领”培训工程,“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10000余名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畅通产业工人上升通道,不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制度,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截止2020年底,全市8家企业完成了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

二、“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待遇水平,增强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吸引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缓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一)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和高技能人才发展计划。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需要,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

(二)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建立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为主体,省内技能竞赛与中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相衔接的竞赛体系。支持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在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行业企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

(三)以完善制度和落实政策为重点,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统筹高技能人才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培养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鼓励企业为高技能领军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科学评价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合理确定薪酬待遇。为符合条件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颁发“人才服务金卡”,在购房、社保、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我市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

(四)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范围和规模,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到“十四五”期末,在以技能人员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中,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普遍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并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匹配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涌现一大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端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引领集聚效应不断扩展,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等级清晰、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