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人 | 夏章勇 | 建议时间 | 2024-01-13 |
---|---|---|---|
建议内容 |
关于医社联动设立“社区医养结合站点”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民盟聊城市委会副主委、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夏章勇 调查显示,我国养老模式已形成“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社区养老,仅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成为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目前,伴随着全国各地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不断探索,社区“老年食堂”、“日料中心”、“老年大学”等一大批服务机构的出现,使老年人在食、住、娱等方面得到满足。然而,相较于以上三方面,作为养老的重要一环--医,却存在支撑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 建议通过探索医院联动基层设立“社区医养结合站点”,有效整合民政、医保和卫健等资源,在社区“养”的基础上,植入健康管理、中医、康复等医疗服务元素,打通家门口养老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 一、现状问题 在占比97%、最需要医疗支撑的社区居家养老中,缺“医”少“养”较为普遍,因此,打通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之路面临多重困难。 (一)分管部门分散,整合力度不够。目前针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政策,分散在民政、卫健、医保等多个部门。因此,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建设“社区医养结合站点”存在因统一性、系统性缺乏,导致政策不统一、支持力度不集中、站点难以“落地”等问题。 (二)配套措施不足,仍偏向“治病”为主。以政府主导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导致,在目前社区养老中,或者缺乏配套措施,没有相应的医养服务项目,或者即便有相关服务,也大多偏向“治病”而忽视“预防”。同时,在养老服务结算环节中,现有医保、财政补贴等具体措施也多偏向于以“治病”为主的医院,对医养结合的医院缺乏一套完善的激励配套措施,从而导致一些大医院参与医养结合的积极性还没能完全被调动起来。 (三)内生动力缺乏,专业人才紧缺。目前,一些前期探索医养结合的医院的医护团队,不仅需要负责院内的本职工作,还需要长期轮流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驻点,可谓疲于奔命、力不从心。随着将来与社区的联系加深,医务团队内生动力匮乏、人才紧缺的问题将日益突出。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个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 二、意见建议 医院联动基层设立“社区医养结合站点”,在社区养老场所“植入”医疗服务,不仅是一种创新尝试,更契合医养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健全标准,完善政策。一是政府部门需加大政策力度、健全相关标准、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保障,畅通“社区医养结合站点”开通之路,破解“养老院看不好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难题。二是加强托底保障,加大对基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乡镇农村养老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为“社区医养结合站点”建设提供落脚点。三是简化登记审批程序,降低大医院联动基层设立“社区医养结合站点”的门槛,落实税费减免、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调动公私立大医院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二)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一是鼓励有能力的医院试点先行,政府层面,从财政补贴、考核体系等多维度进行扶持。二是尽快明确上门诊断、换药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带动试点医院的探索积极性,从而促进社区医养快速深度融合。三是不仅重视“治病”环节,更重视“治未病”的养护环节,从资金扶持、医保结算等方面多管齐下,对医养结合的医院进行激励。 (三)人才梯队,激励保障。一是针对在职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将社区工作量算作“增量”收入,加强激励保障。二是结合今年国家首次启动实施的“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专项招聘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注册乡村医生,下沉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三是从公务员考录计划比例、社区养老工作岗位专项补贴、破格晋升职称等级等多种方式入手,加大激励和保障力度,引导服务“社区医养结合站点”的医护人员扎根社区基层、服务养老事业。 |
答复时间 | 2024-05-29 | ||
办理类型 | 已解决 | ||
办理情况 |
尊敬的夏章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医社联动 设立“社区医养结合站点”的建议》收悉,十分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特别是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中,始终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深入推进基层职称制度改革,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得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充分理解和支持。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针对在职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将社区工作量算作“增量”收入,加强激励保障”问题。 根据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指导标准的通知》(鲁卫人才字〔2021〕3号)、《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6部门关于加快落实基层职称制度的通知》(鲁人社字〔2020〕42号)等文件要求,职称评审注重基层贡献,突出实绩业绩,基层职称评审对论文、科研成果不作硬性要求,将常见病、病案分析资料、工作总结、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次数、健康档案管理数等作为评审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奉献精神,以及在急难险重等重大任务中的现实表现。提高工作量、工作实绩、业务能力和基层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 二、关于“从破格晋升职称等级多种方式入手,加大激励和保障力度”问题。 2021年6月份,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印发聊城市基层卫生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的通知》聊卫人[2021]13号文件,对不具备规定的学历、资历但长期扎根基层,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制定破格申报条件。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或发表两篇论文或公开出版一部著作,或获市级以上科技奖,满足破格申报条件就可晋升职称,激励医护人员扎根社区基层。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服务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放管服”改革,简化申报程序,强化工作责任,为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做好职称评审服务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卫生事业的关心关注,同时也真诚欢迎广大政协委员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对我市人社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29日 |
||
主办单位 | 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