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074号提案(关于加快聊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的答复
建议人 马冲 建议时间 2022-12-26
建议内容

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家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区域经济机构转型升级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我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我市作为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同时也是传统工业大市,政府部门近年来非常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的促进发展,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重点部署5G、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先后印发《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聊城市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聊城市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围绕全面推进“数字聊城”建设,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至聊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引领我市产业发展、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新兴业态成长迅速,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通过调研发现,我市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仍面临缺乏完善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产业链,结构相对单一、产业规模增长动力不足,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同领域产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等诸多短板。

人才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推动力,所以加快聊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关键。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市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培养规划、顶层设计及协调机制欠缺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是国家战略。我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应紧密跟踪区域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从聊城市的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以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规划,从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为聊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统筹构建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院校框架

“外引内培”是大力汇聚人才、培养人才的方式。为培养适应聊城市发展需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应加快构建服务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框架,按照我市院校布局规划,分层次、分领域、分级别地进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本地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力。大力支持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培养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技能人才,重视在职员工的信息化技术教育和培训,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转型。

(三) 多措并举,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产教融合

加强我市相关部门对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增强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产教融合精准对接的广度和深度,匹配人才培养供给与区域产业的发展需求。在我市建设一批不同技术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联盟,搭建集教育、培训及研发于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用好用足本市人才政策,积极引进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

答复时间 2023-08-25
办理类型 已解决
办理情况

马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聊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已收悉,根据人社局职责,现答复如下:

一、制定政策引人才

一是今年我市新出台了“青年兴聊”16条,把所有16-35岁的青年纳入扶持范围,新制定中小微企业吸纳青年就业补贴、第三方机构引进青年奖补、市外来聊青年过渡性婴幼儿托育补助等特色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含金量。二是4月至10月,对在校大学生(大专及以上高校在校生)及部分中职学校、大专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应届或毕业 3 年内)来聊,提供行、游、住、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政策发布以来,公交免费乘车共252人次,半价游景点共服务973人次,免费游景点1500人次,8折游项目共32人次,免费入住青年驿站400人次。三是对“人才新政 35 条”进行优化提升,将民办非企、社会组织、驻聊高校引进人才纳入政策体系,同时提高博士(后)生活补贴待遇,形成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兴聊”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的补充意见》,进一步激发驻聊高校、民办非企和企业等用人单位引才活力,加大我市博士(后)引才力度。

二、宣传政策揽人才

按照市委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标先进地区,积极制定人才新政及配套细则,从政策覆盖范围、人才引进措施、服务保障渠道等方面,进一步构建了政策全面、措施完备、可操作性强的人才政策体系。在聊城市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设立“人才新政35条及配套文件”专栏,集中发布人才新政文件,认真做好政策解读解答工作。市县两级人社部门联动,深入企事业单位、院校园区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认真听取服务对象建议,不断提升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

三、举行活动招人才  

一是在参加省厅举办的“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的同时,积极举办“山东聊城-高校人才直通车”线上线下等引才活动。截至到6月底,全市人社系统以地市联办、部门联办、县区联办等方式,组织我市单位参加并举办省市两级“人才直通车”及沿黄高校师生“聊城行”等线上线下引才活动31场次,二是开展为期3个月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31场,组织3449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1.22万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65万人次,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我市做法。3月10日至11日,在聊城大学东校区主办2023年省会经济圈就业招聘首站活动,组织济南、淄博、泰安、德州、滨州、东营、聊城七市50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1200余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90余人。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招聘活动,累计组织参会企业864家,提供岗位3.1万个,达成初步意向2000余人次。

四、提升服务暖人才

精准推送人才政策。分别于3月31日、6月7日,对县(市、区)绿色通道服务事项清单变动情况进行了工作调度,对变动的服务专员及联系方式及时在聊城市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进行了更新。今年以来,通过社保系统筛选出新增就业人员3万余人,经与市大数据局学历信息接口比对,分8批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员1570人,第一时间向其发送短信推送我市人才政策,并及时通知县(市、区)组织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人才认定申请。今年以来,共分五批次认定人才328人,其中优秀成长性人才24人,优秀人才52人,青年人才252人。

五、优化服务留人才

用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2022年新引进博士46名,发放博士后资助经费290万元。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举办聊城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我市11个项目入选全省大赛,3个项目入选全省决赛。连年开展人才走访慰问活动,今年向111名在站博士、158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发放了健康查体表和慰问品。

六、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对于我市人才新政35条和青年兴聊16条等举办一系列市内市外宣传推介活动,通过新闻发布、媒体专栏、短信推送、专项推介等,切实提升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吸引集聚更多的大学生来聊就业创业。

(二)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学习先进地市技能人才培养先进经验,探索优化市级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方式,加快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质量,为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三)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积极受理申报“山东惠才卡”,并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聊城市人才服务金卡”,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通畅的绿色通道服务。对市“一站式”服务平台受理的申请材料,按规定及时转送至相关主管部门负责落实。继续推行进“政策找人”“无形认证”机制,做好人才认定工作,适时分批报局党组会研究;按规定做好补贴待遇兑现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人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8月7日                                  

主办单位 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