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困难群众变身“月薪族” ——山东聊城实施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保就业
113715000044281785/2022-4388324
2022-08-10 09:21:46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让更多困难群众变身“月薪族” ——山东聊城实施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保就业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走进山东省聊城市的社区村庄、田间地头,或是漫步黄河岸边、古运河畔,总能看见三三两两的“红马甲”在辛勤工作。他们或清扫道路,或维护灌溉设施,或在疫情防控卡点执勤值守,或为游客讲解文物古迹……在聊城,这样的“红马甲”有2.87万个,他们统一的名称是“城乡公益性岗位”。

  今年以来,聊城市深入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影响,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特别是针对农村大龄剩余劳动力、城镇长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大力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让更多困难群众变身“月薪族”,守牢民生之本,推进共同富裕。  

  锚定重点,精准发力解难题

  在位于临清市康庄镇的季羡林先生故居,季孟山这些天正在修葺瓦片。今年56岁的季孟山,没有技术,妻子患病无法劳动,母亲行动不便需要长期照顾,这让他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今,他通过村(居)民主评议,成为季羡林故居文物管理员,负责打扫卫生、照看房屋、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这个工作离家近,时间自由,方便照顾家。”季孟山说。

  和季孟山一样变身“月薪族”的还有临清市大辛庄街道办事处小辛庄村57岁的村民于书荣。于书荣老两口平时仅靠种两亩多地维持生活,小辛庄村网格党支部书记杜俊强得知农村公益岗招聘信息后,上门讲解招聘条件和程序。按照要求和程序,于书荣成功应聘成为丰源村“妇女儿童专员”。

  “得到这个消息后,可把我高兴坏了,没想到我还能月月领上工资,我也喜欢小孩,平时协助妇联在村里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宣传关爱妇女儿童政策知识,为妇女儿童服务感觉真好!”于书荣说道。

  聊城市开发的城乡公益性岗位,把像季孟山、于书荣这样的就业困难群体作为安置重点。制定出台的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有关文件规定,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人员(45-65周岁)等群体;城镇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等群体。城乡公益性岗位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充分就业、有效增收,让他们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拓展岗位,促就业和优服务双效共赢

  明确了重点安置群体,岗位来源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

  聊城市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专门带队开展了调研。调研发现,在社区、村庄等基层,普遍存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缺位的问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的村干部向调研组反馈,自己身兼数职,每天“连轴转”,仍然无法满足工作要求。

  有需求,就能创造岗位。聊城市立足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现实需求,以补齐基层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短板为切入点,结合安置群体劳动能力、知识水平、工作愿望等因素,设立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事业、设施维护、社会治理等5大类公益性岗位。各县(市、区)结合当地需求实际,创新设置岗位,比如为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聊城市东阿县创设“沿黄”生态公益岗位,在黄河流经乡镇,开发90个黄河生态保护管理公益性岗位;聊城市阳谷县在3个古运河沿岸乡镇设置文物保护巡查公益性岗位,专门负责古运河设施维护。此外,临清市妇联依托城乡公益岗配备,把妇联工作融入网格建设,结合当地实际多渠道开发适合妇女的就业岗位,不断拓展妇女就业领域与途径。

  据统计,今年以来,聊城市围绕基层治理需求,共创设公益性岗位2.9万个,有效满足了重点群体就业需求,有效填补了基层治理短板。“从我们村上岗的一些公益岗人员反映来看,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设置非常欢迎、认可,不仅如此,公益岗人员的加入也较好地解决了我们基层在公共管理服务、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人手不足的问题。”王集联合村党委书记张庆表示。

  阳光管理,让公益岗成为暖心岗

  为切实把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成公平岗、阳光岗、暖心岗,发挥公益性岗位救急难、托底线、保民生、优服务的作用,切实让困难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聊城市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有效路径。
  在开发环节,严格按照发布公告、报名申请、民主评议、审核公示、县级审批、协议签订、岗前培训、安排上岗的统一流程进行,人员报名后,由所在村(居)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根据民主评议结果决定是否安置该村民并进行公示,严把“进人关”。村(居)评议后,将拟安置人员报镇(街道)初审,县级复核,有效把住“资格关”,确保把困难群体安置到合适岗位。

  在管理环节,按照“谁开发谁管理”的原则,压实用人单位责任,同时,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通过公益性岗位管理系统,对岗位和人员实行“双实名”管理,接受社会监督,有效规避吃空饷问题。安置人员上岗前,都要接受岗位适应和工作技能培训,有效保障了安置人员能上岗、上好岗。

  在退出环节,分类开展跟踪服务,对有就业需求的人员,纳入就业帮扶范围,跟进提供技能培训、岗位推介服务,着力提高再就业能力;对想创业且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员,落实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对因不能胜任工作,且无法通过其他渠道增收的群体,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实现政策有效衔接、帮扶不断。

  “就业,连着千万个家庭,只有就业这个‘饭碗’端稳了,老百姓的日子才能安定、踏实,生活才有奔头。我们大规模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能量。”聊城市人社局负责同志说。(张士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腾飞)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