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调整,这些事你得知道!
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市委、市政府同意,聊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于2019年1月7日印发了《关于贯彻<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聊人社发〔2019〕1号),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那么,政策出台将如何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哪些具体做法?带你详细了解——
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制度建立以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保障老年居民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
到2018年12月底,全市参保人数达到304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94万人,月人均养老金126元,其中基础养老金118元。
但是,目前而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存在着保障水平较低、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尚未健全、缴费激励约束机制不强等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党的十九大要求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党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方案》明确,适时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建立兼顾各类群体的待遇合理增长机制。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制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政策文件列为重点改革任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财政局起草了《关于贯彻<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经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两部门印发这一政策文件。
出台这个文件,将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产生什么影响?
一、这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新农保、城居保自2009年和2011年启动试点,到制度全覆盖、再到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还不到10年时间。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关键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参保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
二、这是完善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大要求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只有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制度机制,才能把社会保障网织密;只有将制度机制的作用发挥好,才能兜得住底线。所以,建立激励约束有效、筹资权责清晰、保障水平适度的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既是措施也是目的。
三、确定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发展方向。出台这一政策,使广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有了遵循、有了指引、有了方向。各级党委、政府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确保参保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出台这个文件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保障水平较低、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尚未健全、缴费激励约束机制不强等问题,这个文件要从哪几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
主要从6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
一、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和地方确定标准并全额支付给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计发系数确定。根据省规定和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力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我市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对65岁及以上参保城乡居民予以适当倾斜。其中:65—74岁、75岁(含)以上的待遇领取人员,其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分别高于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5元、10元。对老年参保居民予以适当倾斜,主要是考虑到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时间不长,部分年龄较大的老年居民没有缴费或缴费年限不长,无个人账户养老金或金额较低,保障这部分人基本生活作用还不够强。
二、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5年至少调整1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适时提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方案,报请市委和市政府确定;县(市、区)基础养老金的调整,由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方案,报请同级党委和政府确定。需要说明的是,5年至少调整1次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既明确了制度的约束性,体现了调整的灵活性,又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三、建立缴费年限养老金激励机制。为鼓励引导居民早参保、长缴费、不断保,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后(不含补缴年限),每多缴一年,在领取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每月加发3元基础养老金。
四、建立个人缴费档次标准调整机制。执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统一设定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档次规定;全市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最低缴费档次标准每5年调整1次。对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标准。
五、完善缴费补贴调整机制。为逐步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居民缴费水平和保障水平,对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员适当增加缴费补贴,引导城乡居民选择高档次标准缴费。根据我市现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档次,对选择300元及以下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500元、600元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每人每年60元;对选择800元至1000元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每人每年100元;对选择1500元至2000元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每人每年150元;对选择2500元及以上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每人每年200元。以上所需补贴资金由县(市、区)政府承担。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提高缴费补助,鼓励其他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加大资助。
六、实现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严格按照省里统一要求和规定,开展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和基金支付能力;对未开展委托投资、留存在县(市、区)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严格按规定存银行、买国债,不得违规投资运营。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这一惠民政策,确保足额兑现,进一步增强参保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是加强组织指导。市县两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将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主动作为,逐项落实各项政策,共同做好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档次标准、政府补贴标准等方面的调整工作。二是加强政策宣传。用群众的语言、喜爱的方式宣传政策,采取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画、播放动漫等,让政策进入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综合运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手段,全面准确解读政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顺利实施政策营造良好的氛围。三是做好经办服务。按照“一次办好”要求,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手续,让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关于贯彻《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